西津古渡游览攻略
————点击图片进入游戏——————
西津古渡坐落在镇江市西,因为历史和风貌并存。 所以吸引着周边包括扬州南京市民携带儿童前往。 那里也是摄影爱好者的乐园。 西津古渡全长仅仅五百公尺。 但是,漫步在这条古老的街道上,似乎是在一座天然的历史博物馆内散步,因为这是一条有着千年历史,令人称奇叫绝的古街,有自唐宋以来的青石街道、元明的石塔、晚清时期的楼阁,都是别具风情的建筑,沿坡而建的几道石门古色古香,门楣上历代名人的题字清晰可见,西边的小码头街仍保持着唐宋风韵,“西津古渡”原为古渡口,后因江面南涨北坍,原本是江水的位置,逐渐形成道路,古老的渡口边就再也看不到长江水,唐代镇江名金陵,故称为金陵渡,当时许多大诗人如李白、孟浩然等都曾在此候船待渡,宋熙宁元年春,王安石应召赴京,从西津渡扬舟北去,船到瓜洲时,见景抒情,写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些历史的印记,无不向我们娓娓诉说着这“千年古渡,千年老街”的沧桑。 走在这条被车轮磨出深深印辙的青石板路上,使我们感受到无限的遐想和思古之幽情,但这却是再也不会重演的历史景象,“西津古渡”已在历史的洪流及动荡中走向衰落,千年古渡,已荒废残缺……西津渡,三国时叫“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著名诗人张祜,为金陵渡题咏:“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宋代以后才称为“西津渡”。 这里原先紧临长江,滚滚江水就从脚下流过。 清代以后,由于江滩淤涨,江岸逐渐北移,渡口遂下移到玉山脚下的超岸寺旁。 当年的西津古渡现在离长江江岸已有300多米距离。
其实它建于元末明初。 昭关石塔是喇嘛式的石塔,塔的下半部用块石垒砌,成四根石柱,顶部铺满条石,筑成一个框架形的台座,下面可以通行人马。 它横卧在小街中间,给这个临江小镇增添不少古朴的雅趣。 石塔即建于这个台座上。 塔高4.69米。 塔座、塔身、塔顶三部分皆用青石雕刻建成。 塔座用两个相同的须弥座迭成,须弥座上为覆莲圆座和扁鼓形塔身。 再上有13圈带形浮雕,象征13层天,上置法轮和圆形仰莲小座,轮上刻有“八宝”,其上便是塔顶。 石塔台座的东西两面横额上有相同的刻字,左右分别镌刻着丹徒、镇江的知县、知府等题名。 2006年05月25日,昭关石塔作为元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此馆1982年为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镇江市博物馆馆址。 1858年6月26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英天津条约》,镇江辟为通商口岸。 1864年英国开始在云台山上建筑领事馆,1888年初,镇江洋捕殴毙华人,群众愤怒焚毁了领事馆及巡捕房等。 清政府屈辱侵略者,1889年偿重建,于1890年竣工。 现存旧址就是当时重建的建筑。 该馆共占地17亩6分1厘2毫,有5幢房屋,均为砖木结构。 最高的为办公大楼,西北一幢(局部二层)是职员宿舍及3间马房,靠山坡2幢 方形楼房为正、副领事住房。 山东南麓2层楼房是宿舍、餐厅及娱乐场所。 馆周依山高下筑砖围墙和大铁门。 北面临江处是一幢3层长方形楼房,为工部局、巡捕房。
在数百近千年的时间跨度中,当西津渡已经成为横渡长江的重要港口时,长江天堑之于当时的交通工具仍然意味着巨大的风险,面对难以卜测的风浪,人们只有祈求于宗教的护佑。
救生会是古代江上救护各种船只和渡江人的社会慈善机构。 宋代乾道年间,镇江郡首蔡洸在西津渡:“命置巨舫五,仍采昔人遗制,各植旗一,以‘利、涉、大、川、吉’ 为识,并植旗一。 ”并限定载客人数,这是兼具官渡与救生性质的水上机构。 明正统年间,巡抚侍郎周忱置舰2艘,并招募水手30余人驾船济渡救生。 特别是清康熙四十三年(1703),京口蒋元鼐、朱用载、蒋尚忠等十五人力“劝邑中输钱,救涉江复舟者”。 他们共捐白金若干,在西津渡观音阁成立“京口救生会”。 5年后,救生会购得西津渡昭关晏公庙旧址,建屋3间作为会址。 京口救生会,专司打捞沉船和江上救生事宜,且影响遍及大江南北。 江西、湖北、安徽各省纷纷仿效京口救生会,打造救生红船,实施救生事宜。 现在这些救生会的遗址已荡然无存,而只有镇江的救生会遗址,保存最为完整,1999年政府出资整修后,已恢复了当时的原貌。 2001年获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亚太地区优秀遗产保护奖。 救生会于1982年被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
咸丰三年(1853年)毁于战火。 自光绪十七年(1891年)陆续复建,历经二十余年始复旧观。 整个寺宇占地面积长75.4米,宽43.2米。 寺前有山门,两边有八字墙,中有券拱门,门下两石鼓浮雕三狮盘球,座部为云水中鱼龙相嬉。 天王殿建于宣统二年(1910年),面阔五间,硬山式,大门上白石横额刻“大总持门”,上款刻“庚戌谷旦”,下款刻“陆润庠书”。 大雄宝殿建于光绪十八年,面阔五间,硬山式,其前沿有一并行相连的四架梁卷棚,上有月梁。 大殿前后檐下有斗拱,屋脊为磨砖浮雕的曲形卷叶纹。 藏经楼在大殿后,建于宣统元年,面阔五间,左有梯,楼上正面为一排花格槛窗,楼下前沿亦有四架梁卷棚廊,上有月梁,浮雕卷曲纹、人物、山水等。 偏殿在大殿与天王殿北侧,面阔十间,硬山式,原为水陆堂、五观堂、客堂等,建于光绪三十一年。 其北另一楼房,面阔六间,楼上下有厢房,东西相对,合计大小房间24间,用为妙心堂、宝鉴堂、方丈室等,建于光绪二十三年。 超岸寺当水陆冲衢,为各方巡游僧众来往过宿极便之处,亦曾为金山江天禅寺下院,故在丛林中一时称盛,颇有名声。
|
Powered by 牌九游戏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