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国通报发现新冠病毒变异毒株。8月17日,这一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
他提醒马来西亚民众,这一毒株传播速度较快,这意味着更容易出现“超级传播者”,因此民众需要“提高警惕,更加小心”,继续坚持良好卫生习惯并保持社交距离。 努尔还提醒,由科学家发现于今年7月的此种毒株可能导致目前正在研究中的疫苗无法发挥效果。 印度研究人员 发现73个新冠病毒毒株的新型变种 据央视新闻,印度报业托拉斯15日报道,印度当地研究人员在东部奥里萨邦发现了73个新冠病毒毒株的新型变种。 据报道,做出这一研究结果的团队来自新德里的基因组与整合生物学研究所(CSIR-IGIB)以及奥里萨邦首府布巴内什瓦尔的医学研究所和SUM医院。 该研究团队的首席研究员达斯博士(Dr. Jayashankar Das)表示,研究团队对包括752个临床样本在内的1536个样本进行了测序,最终首次在印度报告了两个新的病毒谱系。报道称,研究团队发现了73个新冠病毒毒株的新变种。 达斯还补充说,了解新冠病毒的详细特征对于治愈新冠肺炎患者很有帮助。这项研究将有助于了解新冠毒株的脆弱性,以及印度东部,尤其是奥里萨邦的病毒变异动态。 截至当地时间15日,奥里萨邦共确诊新冠肺炎病例54630例,其中死亡324例。 新冠病毒变种 在研疫苗会失效吗? 就在几天前,日本科研人员也发现本国有多种变异的新冠病毒,其基因序列都与已知病毒亚型存在一定差异。 据南都此前报道,日本出现了发生少量碱基变异的毒株。这一在国内流行的新冠病毒毒株在此前欧洲相关基因序列的新冠病毒基础上,进一步发生了6个碱基变异。 7月31日,在日本东京,人们戴口罩出行。(新华社发) 这么多变异的新冠病毒对疫苗研发有什么影响?全球正在开发的多种疫苗,会不会无法预防病毒变种对人体的入侵? 作为一种单链RNA病毒,新冠病毒在自我复制的时候没有DNA病毒那么强的纠错机制,很容易出现“复制错误”发生突变。突变也是病毒生命周期中的自然现象,大多数的突变没有任何实际作用,但一些特定位点的突变则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比如马来西亚、菲律宾近期报告的新冠病毒D614G突变。 据财新报道,D614G突变并非近期出现,马来西亚、菲律宾近期报告发现的病毒变异毒株,于2月初开始在欧洲广泛传播,并在进入其他地区后也迅速成为当地主要毒株类型,其比例不断增加,逐渐成为世界主流毒株。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6月北京新发地新冠疫情及病毒基因组序列数据,D614G变异毒株和6月北京新发地疫情相关,最早公开的3组与新发地有关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均带有D614G突变。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16日采访了上海交大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教授、上海市免疫学会副理事长王颖。 王颖表示,新冠病毒属于单链RNA(核糖核酸)病毒,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过程中由于RNA复制酶的保真性比较差,容易产生基因突变。不过目前看来,成熟的新冠病毒和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一样,其突变比例相对较低,甚至比常见的流感病毒要低。 “公众其实不必对新冠病毒的变异感到恐慌,这些变异造成目前研发疫苗失败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王颖分析说,因为从目前正在研发的疫苗类型来看,如果是灭活病毒疫苗,灭活病毒上所含有的表位数量众多,足以诱导免疫保护作用;如果采用的是病毒关键蛋白作为候选疫苗靶蛋白,那么需要对这些突变的位点做进一步分析,判断是否会让在研疫苗失效。 据介绍,全球用于疫苗研发的靶蛋白基本上是两种——S蛋白(刺突蛋白)和N蛋白(核衣壳蛋白),这些蛋白免疫人群后,可以诱导产生免疫保护。以S蛋白为例,新冠病毒正是通过这种蛋白质与人体细胞表面的ACE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结合,从而入侵细胞。将靶标为S蛋白的新冠疫苗注射入人体后,免疫系统所产生的抗S蛋白的抗体就会阻断病毒进入宿主细胞。与此同时,抗S蛋白的免疫记忆可以使免疫过的个体再次感染后,迅速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阻止其进一步感染人体细胞,起到免疫保护作用。
|
Powered by 牌九游戏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