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11月9日柬埔寨独立后,为摆脱交通上对西贡(胡志明市)的依赖,决定在当时的磅逊(Kampong Som)建立一个自己的港口。港口和通往金边的4号公路的施工于1955年开始,至1960年完工,资金分别由法国和美国提供。 1958年时绘制的西港规划图(图中道路大部分当时并不存在,机场规划在现在的夏威夷海滩边) 为纪念国王对国家独立的贡献,港口建成后被命名为西哈努克港(Sihanoukville ),这就是现在被中国人简称为西港的最初发端。 西港建城时间不长,因而与其他大多数城镇不同:既没有古寺庙,也无殖民地建筑。1960年建成并保留至今的圣迈克尔教堂(Church of Saint Michael),算是西港为数不多的“古迹”之一。 圣迈克尔教堂(由Yves Ramousse神父拍摄于1960年7月7日) 《华商日报》首任总编杨文,60年代时为《棉华日报》的主笔,曾这样描叙当时的西港: “一九五八年,我到过这里。当时,施亚努港(当时华文报纸对西港的中文称呼)大码头刚有几条支柱露出海面;海滨坡地上,疏落地有几行铅板屋;市镇没有形成:只有一些茅屋,就算是商店。” 建成于1960年的西港码头 “可是现在(指1963年),出现在人们眼前的,已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汽车走完了“柬美公路”(指美国援建的4号公路),爬上一处高坡。一块限制车辆速度的大木牌,告诉人们:进入市区了。公路,蜿蜒起伏,凌海傍山。路面平滑干净,路边,一字儿竖立着横形水银灯柱。那灯柱一律作九十度俯伸,朝向路心,就如列队鞠躬,欢迎游客。” 保存于《吴哥时报》报社的1963年1月11日《棉华日报》 “据市警登记,施亚努现有居民一万九千三百人左右;据一位一九五六年迁居施亚努市的潮州华侨林叔说,当时,全市只有七张华侨身份证,而他一家已占了三张;现在,这里已有华侨一百多户了。华侨以潮州人占最多数,次之则为海南人和广府人。以前,游施亚努市者每患无处过宿。现在,该市已有一家“天堂旅店”,另一家旅店也即将开张。” 60年代是西港的繁荣时期,据1968年1月的市政报告称,当时西港的外国居民中,越南人和中国人最多,分别有1271人和1085人。 1967年肯尼迪夫人来访西港下榻独立酒店 1975年5月,在西港当岛(Koh Tang)红高棉军队曾与美军发生战斗,被认为是美国在越南战争的最后一场战斗发生地,此后20年再无外国游客来西港。1994年美国再次援助修复了4号公路,才开始偶有游客过来,然而当年7月发生的绑架杀害西方游客的事件,让人再次却步。直到本世纪初,西港才开始慢慢有更多外国游客。 西港地标双狮纪念碑(Vimean Tao Meas)建于1996年 2010年前后,西港是俄罗斯黑帮的天下。2015年5月,俄罗斯地产大亨谢尔盖·波隆斯和8名俄罗斯人涉嫌巨额诈骗在西港被捕后被遣返,从此西港俄罗斯黑帮才逐渐销声匿迹。不久,西港成为菠菜重镇,城市面貌一日千里。 |
Powered by 牌九游戏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