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第四波新冠疫情缓和一段时间后再生变量,在4月中旬发现小区出现首宗变种病毒病例后,接连有抵港人士在完成检疫、进入小区后才检测出变种病毒。专家分析问题不在于检测能力,而是检测时机。 截至8日上午,香港小区共有11人感染变种病毒。其中4人抵港并完成21天检疫后回到小区才确诊,他们在香港国际机场及指定酒店共3次检测中均呈阴性结果,并且没有病征。上述4人分别是,4月16日确诊的29岁、居于九龙佐敦的印度男子;24日确诊的38岁、居于香港岛坚尼地道菲佣;5月4日确诊的28岁、居于九龙尖沙咀的印度孕妇;4日确诊的48岁、居于新界荃湾的菲佣。 他们在完成检疫后的多日内游走香港多区。香港理工大学医疗科技及信息学系副教授萧杰恒早前分析得知,首宗本地源头不明变种病毒病例(居东涌菲佣)的病毒基因排序与29岁印度男子完全相同,不排除小区存在多于一条变种病毒传播链。后来,特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揭露他们曾参与同一场聚会,还有4例本地变种病毒病例与该场聚会有关。 面对变种病毒威胁,市民非常关注香港检测能力是否存在漏洞,能否及时并准确地拦截变种病毒流入小区。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近日在回复立法会议员查询时指,特区政府每天可为最多约8万市民收集样本进行检测;公私营化验所每天的最高检测量亦大幅增至约10万次,强调会积极使用检测能力。 香港呼吸系统科专科医生梁子超5日接受香港中通社记者采访时,以4日确诊的印度孕妇及荃湾外佣为例,指出这批人的共同点是在检疫期间、回到小区及医院的多次检测均为阴性,“如果说检测有问题,那么每个人都会有问题,我相信香港检测不至于这么差。” 他认为这些输入病例的病毒能避开检测有两个原因。第一,部分人在原居地病发逾7天,体内病毒量跌至无法透过检测发现。第二,部分人在潜伏期“避开”抵港时的机场检测,在检疫前几天病发后体内病毒量下跌,因此在第12天检测时呈阴性结果。 由于印度和菲律宾近期疫情暴发导致大量人士感染,梁子超预计,在每日从这些高危地区抵港的数百人中,每100人内会有1至2人从阴性“复阳”。他建议,在机场为抵港人士进行抗体检测,分辨是否曾经感染新冠肺炎,将呈阳性结果人士送往检疫观察,百分百避免在指定酒店交叉感染的风险。 “检测时机也很重要!”梁子超指出,抵港人士通常在出发前2至3天检测,而潜伏期中位数为第5天,若能在指定酒店检疫的第3天再检测一次,相信揪出确诊病例的机会很高。 至于目前如何透过防控措施防止变种病毒进一步扩散,梁子超表示,“双向追踪”很关键,一方面追踪确诊病例的行踪和接触者,另一方面追踪源头的行踪和接触者,并且为接触逾一周的人进行抗体检测,以确定曾经是否感染。 “如果不能透过双向追踪围堵个案就很难‘清零’。”梁子超提醒,变种病毒的传播力更强,如果进一步渗透小区,再清理的难度更大。他理解部分受影响人士有意见,但呼吁大家在此关键时刻互相包容,“不要因为输入病例,让接近尾声的本地‘清零’蒙受另一次风险。” |
Powered by 牌九游戏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网站统计——